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新闻类别
本公司最新动态 (0)
行业新闻 (4)
国内新闻 (2)
热门新闻 (3)
新闻动态 (16)
经商品牌
新闻资讯 NEWS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   浏览:2359  时间:2012-04-21

在对压敏胶粘接现象、黏附特点、结构与性能等问题进行深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对压敏胶的各种粘接性能有很大影响。

1.分子量对压敏胶粘接性的影响

压敏胶黏剂本身的黏弹性以及对被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是产生对压力敏感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好压敏胶黏剂,必须满足快粘力(A)<粘接力(B)<内聚力(C)<黏基力(D)。减小压敏胶的分子量可以降低它的本体黏度,有利于流动和润湿,从而提高界面粘接力。但分子量低时,内聚强度差,剥离时易发生内聚破坏。增加分子量可增加材料的内聚力,并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但分子量过大会阻滞润湿和分散,所以分子量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各种聚异丁烯胶黏剂和玻璃纸基材的粘接强度随胶黏剂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加,聚酰胺基材和各种丁二烯一丙烯腈胶黏剂的粘接强度却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加。相反,丙烯酸共聚物同钢材的粘接强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样聚乙酸乙烯胶黏剂同铝和纤维的粘接强度也随分子量上升而上升。因此压敏胶的分子量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可以得到较好的粘接性能。采用较高分子暾的聚合物弹性体做主体,配合适当的低分子量增黏树脂以降低本体黏度,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其力学性能一般不好。低分子量聚合物制成的压敏胶黏剂,虽然初粘力有时很不错,但它们的剥离强度和粘接力一般都不高,对于电子束固化接枝聚丙烯酸酯,当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增加时,固化后聚合物的剥离强度、粘接力和初粘力都增加,这是因为聚合物的分子链段长度增加,有利于和被粘物表面的浸润。

分子量较低时,由于剥离强度和快粘力都低,且剥离时都出现内聚破坏,实际上无法作为压敏胶使用,压敏胶的性能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必须提高分子量。既然聚合物胶黏剂的粘接力在低分子量区域随分子量而增加,那么剥离强度可望通过提高分子量来提高。超过最大值后,剥离强度急剧下降,并且粘接破坏形式由内聚破坏转向界面破坏,没有胶黏剂留在基材一侧。这是因为胶黏剂的内聚力超过了胶黏剂同基材界面间的粘接力,最终剥离速度下剥离强度随分子量变化轻微,而在高速下却比较明显。任何分子量的胶黏剂,对于两种破坏形式,剥离强度都是随剥离速度而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在制备压敏胶黏剂时必须将高聚物的分子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高聚物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分子量的最佳范围也不一样,必须根据对压敏胶性能的具体要求,用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

2.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不仅高聚物分子量显著影响压敏胶粘接性能,而且其分子量分布也同样影响其粘接性能,但至今研究得不多。一般来讲,理想的压敏胶应该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在研究热熔压敏胶用B人/MMA/AA三元共聚物中,考察分子量分布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剥离强度在实验范围内随分子量分布增宽而单调增加,说明宽分布的共聚物的粘接性能较好。这是由于宽分布共聚物中低分子量部分有较好的黏附性能,而高分子量部分能提供较高的内聚强度。用VAc参加共聚反应来调节2一EHA.VAc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当VAc含量为35%时,分子量分布最宽,几乎是其它比例的两倍,此时胶黏剂同时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和剥离力。因此寻找合适的分子量分布是获得较好的内聚力和剥离力的方法之一。

上一篇:压敏胶黏带的组成成分
下一篇:LH-150高强度木材胶黏剂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首 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人才招聘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东莞市诚忆电子有限公司  
  制作与维护:星河东莞网站建设  后台管理  企业邮箱 联系人:郭先生 粤ICP备16058004号 电话:手机:13712011151 座机:0769-21683790